績效評核表攻略:使用黃金圈的3個面向重新定義你的職涯價值
績效考核,不只是填表
如果你工作多年,一定聽過 KPI、MBO、OKR 等目標管理工具。這些工具看似不同,但核心都是在管理目標及回顧績效。今天,我們將用黃金圈理論,徹底改變你對績效評核的認知。

黃金圈理論:找到行動的核心意義

在物質主義社會中,我們常常忙於外層的「做什麼」和「怎麼做」,卻忘記了最重要的「為什麼」。績效評核何嘗不是如此?
一、Why(目的):績效回顧的真正意義
為什麼要填寫評核表?
某天,我問下屬們:「公司要求寫績效回顧,是為了什麼?」
回答五花八門:
- 「為了交作業」
- 「公司要監督我們」
- 「為了管理工作」
這些答案沒有對錯,只展現了你看待事情的角度。
站在雇主角度:
- 管理工作的有效工具
- 檢視員工是否達成目標
- 調整組織策略方向
站在員工角度:
- 自我工作管理的機會
- 職涯發展的平台
- 談判加薪的依據
重點不在於「標準答案」,而是你能為這個過程賦予什麼意義。
二、How(方法):有效運用評核表的策略
1. 準備具體的績效證據
不要說「我讓案子成功上線」,而要說:
- 「案子於X月X日上線,準確符合客戶原定時間」
- 「使用者滿意度從70分提升到80分」
2. 系統化整理成就
將你一年的工作做分類:
- 跨部門協作
- 自我學習成長
- 專案管理
- 創新突破
3. 建立個人成就敘事
說故事是最有說服力的方式。僅有證據是不夠的,要講述你如何達成這些成果。
STAR 敘事框架
- Situation(情境):背景和挑戰
- Task(任務):你的職責
- Action(行動):具體做法
- Result(結果):量化成果
STAR 範例
- Situation: 我們團隊在一個重要的專案中,由於對任務分工的看法不同,導致團隊成員之間產生了爭執,影響了工作進度。
- Task: 作為團隊的領隊,我需要及時平息衝突,確保專案能夠順利進行。
- Action: 我首先召集了團隊成員,鼓勵大家敞開心扉,表達各自的觀點。然後,我引導大家聚焦在共同的目標上,並協助他們找到一個雙贏的解決方案。
- Result: 通過這次溝通,團隊成員之間的誤會得以消除,士氣也得到了提升。最終,我們成功地在預定的時間內完成了專案。
BAR 敘事框架
- Background(背景):事件情境
- Action(行動):解決方法
- Result(結果):具體影響
BAR 範例
- Background: 我們團隊在一個重要的專案中,由於溝通不順暢,導致進度延遲。
- Action: 我主動召集團隊成員,建立一個共享的線上文件,用來同步工作進度和討論問題。此外,我還定期舉行簡短的團隊會議,確保每個人都清楚自己的任務。
- Result: 通過這些措施,團隊的溝通效率顯著提升,專案最終提前完成。
三、What(內容):如何撰寫我的年度成就
1. 記錄具體工作成果
不要泛泛而談,要具體、數字化:
- 「優化網站」→「將網站載入速度從3秒降低到1.5秒」
- 「改善客戶服務」→「平均每月處理150個客戶詢問,滿意度從75%提升到90%」
2. 量化個人貢獻
思考你為公司創造的具體價值:
- 帶來多少營收?
- 節省多少成本?
- 提升多少效率?
3. 連結個人成就與組織目標
關鍵在於展示你如何支持公司策略:
- 了解公司年度目標
- 解釋你的工作如何推進這些目標
- 量化你對團隊的具體貢獻
你的職涯加速器
績效評核不只是填表,而是職涯發展的重要里程碑。
用黃金圈理論,從「為什麼」出發,你將:
- 更清楚自己的價值
- 有效溝通職涯發展
- 為自己創造更多機會
記住:投資你自己,就是在投資未來。
不知道怎麼做嗎? 讓 Saori 幫幫你~